![]() |
|
据报道,马斯克的公司正在寻求在今年之内进行神经链人体临床试验的许可。在大脑植入设备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变革性影响,这些设备到底可能产生怎样奇异的效果呢?
"未来将会有些怪异。"马斯克(Elon Musk)在 2020年解释他的神经技术公司开发的大脑植入芯片"神经链"(Neuralink)的潜在用途时说。
这种芯片的官方名字是"脑机接口"(BCI),它由3,000 多个电极组成一个微型探针,这些电极连接到比人的头发还细的细线上。
马斯克希望将大脑与计算机连接起来,以便下载大脑深处的信息和记忆,就像 1999 年的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的情节一样。
除了使用该技术尝试治疗失明和瘫痪等疾病外,马斯克还表达了使用神经链实现人类心灵感应的雄心,他说这将帮助人类在与人工智能进行的战争中获胜。他还表示,他希望这项技术能够为人们提供"超级视觉"。
科幻与现实
这些想法可行吗?简短的回答:不。
"我们无法读懂人们的思想。我们可以从大脑解码的信息量非常有限。"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神经工程师瓦莱(Giacomo Valle)说。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脑机接口研究员阿尔瓦罗·加列戈(Juan Alvaro Gallego)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很难想象脑机接口能在他这一生中读懂我们的思想。
"根本问题是我们并不真正知道思想在大脑中的存储位置或存储方式。如果我们不了解思想背后的神经科学,我们就无法读懂思想。"加列戈告诉德国之声。
记录大脑的运动计划
马斯克在2019年首次展示了神经链技术,介绍了一只脑部植入了神经链芯片的猪,以及一段猴子用意念控制乒乓球拍的视频。
但脑机接口的潜力远远不止是动物玩游戏。
加列戈说,这项技术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因脊柱损伤或闭锁综合症等情况而瘫痪的人进行交流,这种情况下患者完全清醒,但除了眼睛之外不能移动身体的任何部位。
"如果你(能够)将他们的内部交流转化为计算机上的文字,那么他们的生活将大为改观。"加列戈说。
在这些情况下,脑机接口旨在记录来自运动皮层神经元的电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发送到计算机以文本形式显示。
运动皮层通常不被认为参与思考,而是将移动指令发送到身体的地方,例如说话时舌头和下巴肌肉的运动。
电极真正记录的是运动计划--更准确地说,是大脑不同部分(感觉、语言、认知)对移动或说话所需的所有处理的最终结果。
所以脑机接口并不是真的在记录你的想法,而是大脑计划将一根手指移动到这里,将一条腿移动到那里,或者张开你的嘴巴发出"啊"的声音。
"科学家们还表明,他们可以读取运动皮层绘制字母的意图。"加列戈说,"使用复杂的建模(与连接的计算机),让瘫痪的参与者每分钟可以输入10个单词,这是一个突破。"
找回失去的感觉
另一个突破发生在 2016 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握住科普兰(Nathan Copeland)的机械手--遭遇车祸而瘫痪的科普兰感觉奥巴马的握手如同双方在进行皮肤接触一样。
"这证明了脑机接口的不同能力。"加列戈说,他们不是使用电极从大脑中记录并解释预期的动作,而是用微小的电流刺激大脑以产生感觉。
在科普兰的案例中,一种称为犹他阵列(Utah array)的脑机接口被植入他的大脑,用以改善他的神经系统受损部分的功能。
由神经链的竞争对手生产的这款设备,被植入他的感觉皮层,并与他机械手末端的传感器相连。
当科普兰与奥巴马握手时,这些传感器发出信号,使感觉皮层中的电极刺激大脑的"手"区域,让科普兰"感觉到"总统的手。
脑机接口的这些新功能代表了下一代深部脑刺激,一种涉及将电极植入大脑区域以帮助运动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法。
"这些技术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自 1990 年代以来,深部脑刺激已被用于帮助数十万帕金森病患者。"加列戈说。
人人都做一次脑部手术?
目前,犹他阵列这样的脑机接口只被用于像科普兰这样的特殊一次性案例,而神经链的技术只在动物身上进行过测试。
"脑机接口的所有临床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在临床实践中实施。"瓦莱说。
马斯克的神经链公司去年曾试图获得美国联邦药品监管机构的批准,以在人体试验中测试其技术,但是权威机构以重大安全问题为由予以拒绝。
该设备由96个微小而灵活的探针组成,这些探针必须分别插入大脑。
脑部手术可不是闹着玩的。即使将脑机接口连接到大脑所需的侵入性手术进展顺利,设备感染或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在植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
据报道,马斯克的公司正在寻求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人体临床试验的许可。
神经伦理学的争论
瓦莱说,从长远来看,脑机接口会引发"各种伦理问题",研究人员、公司、资助机构、监管机构和用户本身需要加以仔细考量。
这项技术催生了一个新的道德探究领域:神经伦理学。正是在这里,讨论变得更加科幻。
"例如,当数据与人们的思想相关联时,隐私泄露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确保芯片植入不够时不会加剧社会不平等?当这些信息可以直接输入大脑时会发生什么?"瓦莱说。
毕竟,科幻小说的作用是让我们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
关于监视和技术控制的警告在20世纪早期的小说如《美丽新世界》和《1984》中随处可见。我们听见它们说什么了吗?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被打爆!中国2000辆全地形车 才上战场就被 |
2 | 人人自危 没人敢扛 习这下傻眼了 |
3 | 鲜为人知:毛泽东竟是这样游长江 |
4 | 北京多年饮鸩止渴,一场海啸将呼啸而至 |
5 | 华南理工40岁博导去世 留遗言揭新冠疫苗真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气数已尽 噩梦将至 |
2 | 20万亿大雷要爆 中国又一关键行业危矣 |
3 | 被打爆!中国2000辆全地形车 才上战场就被 |
4 | 北上广深又惊现尴尬一幕 |
5 | 信号来了,房子应该没机会了 |
6 | 人人自危 没人敢扛 习这下傻眼了 |
7 | 谁删除了你的微信?按下这个开关,直接显示 |
8 | 鲜为人知:毛泽东竟是这样游长江 |
9 | 李连杰:失去,才知后悔 |
10 | 北京多年饮鸩止渴,一场海啸将呼啸而至 |
|
热门专题 |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美国的格局:该不该有挺川建制 | 不合群 |
2 | 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不要弯弯绕啦 | 阿妞不牛 |
3 | 史上最牛大骗子的这段黑历史为 | 金复新 |
4 | 基辛格的“功过” | 远方的孤独 |
5 | 为基辛格驾鹤西去烧张冥币 | 阿妞不牛 |
6 | 基老一封信,百岁老人变“百天 | 体育老师 |
7 | 上海交响乐团指挥陆洪恩哼着《 | 体育老师 |
8 | 陈寅恪:与鲁迅同窗两年,为何 | 弓长贝占郎 |
9 | 外来文化VS近代中国! | 侠客9 |
10 | 老妖终于死了 | 山蛟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