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歌决定拥抱生活与工作平衡:更早下班、远程工作,胜过在竞争中取胜。”施密特说道。“而说到初创公司,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人们在拼命地工作。”
在本周三公布的一份斯坦福大学公开课视频中,谷歌前 CEO 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被问到谷歌为什么落后于 OpenAI 时,终于开炮了。
“很抱歉我这么直白,但重要的是:如果你们都离开大学去创办公司,你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员工在家办公,如果你愿意的话。”
输出了大量前沿 AI 技术的谷歌,一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黄埔军校”。如今绝大多数生成式 AI 模型的基础架构 Transformer 来自谷歌 2017 年的著名论文。而更早一波让全世界认识 AI 的深度学习浪潮,也是在 2012 年前后由谷歌大脑“AI 识别猫”研究后逐渐开始的。
然而在 ChatGPT 改变整个科技领域的浪潮里,谷歌的地位却显得有点尴尬。最近一年多,我们似乎习惯了这家科技巨头作为“追赶者”出现。
AI 大模型是科技领域前所未有的机会,而机遇当前,谷歌的策略一直是跟随和对标。人们正在批评谷歌的方向、人才与制度,甚至进取心。这也就怪不得在斯坦福大学 CS 323 的一堂公开课上,大学教授会向施密特抛出这样的问题了。
“每周只需要来办公室一天”是谷歌逐渐落后的最大原因吗?
有网友评论道:如果你只想要个工作,在家办公就好了。但如果你追求一份事业,请现场办公。
也有人表示反对:人来了不等同于在工作。最近几年大家的经历证明,任何专注的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并且效率提高 200%。
还有很多网友对此持吃瓜的态度。有人揶揄道:我还以为他们每周一天(去办公室)的时间都没有呢。
也有人想爆料:我认识个哥们在谷歌是顶尖程序员。不过他现在身兼三职,还都是全职,每天只花两个小时处理谷歌的工作。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OpenAI 的“卷”。
思维链作者,在 OpenAI 任职的 Jason Wei 几乎在同时引用了一位年轻的 OpenAI 工程师的言论:“为什么目前我做得不错?我并不认为这是因为我比其他人更聪明或更有经验,而是因为我的竞争优势在于我愿意坐下来彻底地调试并完全理解代码。我愿意熬夜完成工作,不管这需要多长时间。这都是我自愿的,我不怕任何从零打造的项目,因为我知道面对任何事,我都能行。”
Jason Wei 这段话底下的画风就不一样了,引发了很多网友共鸣,“这才是制胜之道”。
“我认识的很多成功工程师背后都有相似的故事,不盲目地完成手头的项目,而是愿意花费大量时间钻研。”
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 Jason Wei 爆出的在 OpenAI “996”的作息表。在 OpenAI 的一天从 9:45 开始,一口气都不停歇地工作 12 个小时,直到凌晨一点。
虽然这个工作强度让很多外国网友直呼:“好可怕,你睡觉的时间都从哪里挤出来的?”
最可怕的是,这些被 OpenAI 精挑细选出来的“天才”,都是自愿地加班加点。但这可能是斯密特在斯坦福演讲中说的:“创业公司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那里的人们工作非常努力。”一个生动的注脚。
不论如何,事情闹得实在太大了。埃里克・施密特最近撤回了这段发言。“关于谷歌和他们对工作时间的安排,我说错了,”本周三,施密特在发给《华尔街日报》的一封邮件中表示:“我对我的错误表示遗憾。”
在演讲结束后,斯坦福大学的 Stanford Online 账号在 YouTube 上发布了这段视频。截至周三下午,视频的观看量超过 4 万次,现在视频也被下架了,仅视频作者才能观看。
其实在视频的大部分时间里,施密特都在讨论大模型技术的未来。他认为到明年 AI 模型将统一三大关键支柱:超长上下文窗口、智能体和文本到动作,我们无法预测它会产生哪些影响,但很快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智能体可供指挥。
谷歌和 OpenAI 自疫情以来都实施了类似的返岗政策。不过自 2022 年起,两家公司都要求员工每周至少有三天到办公室工作。同时,谷歌也强调了混合工作制的好处。谷歌表示,它会联系那些没有每周出现少于三天的员工,提醒他们需要来线下面对面工作。
在施密特之外,还有一长串的知名企业家并不喜欢在家办公政策。这其中包括摩根大通 CEO 杰米・戴蒙(Jamie Dimon)和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他们都对在家办工的政策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会使公司效率降低、竞争力下降。戴蒙在几年前曾表示:“高层人员不能仅靠坐在桌子或在屏幕后面前领导公司,”马斯克也曾表示:“员工每周至少需要在办公室工作 40 小时”。
“灵活的工作安排并不会拖慢我们的工作进度”,Alphabet 工人工会对此表示。“真正阻碍谷歌员工每天工作效率的是:人员不足、优先事项的不断变化、频繁的裁员、工资停滞不前以及管理层在项目跟进上的不足。”
根据年报,截至去年年底,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的员工数量约为 18.2 万名。而在让员工重返办公室方面,公司也遇到了挑战,例如一些员工会说自己通勤太远,或者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在某些情况下,员工会对返回办公室的强制要求提出反对。
埃里克・施密特是谷歌创始“三巨头”之一,另外两人是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
施密特曾在 2001 年至 2011 年担任谷歌 CEO。他在 2018 年卸任执行董事长,并在 2019 年离开了 Alphabet 董事会,但他目前仍是 Alphabet 的股东。
他与妻子共同创立了慈善投资机构 Schmidt Futures,资助科学和技术研究。他还是美国非营利组织 Special Competitive Studies Project 的主席,专注于支持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
自从 OpenAI 在 2022 年底推出 ChatGPT 以来,谷歌一直在 AI 领域防守。在今年早些时候,谷歌发布的 Gemini 可谓“闯了不少大祸”,不仅生成的人像图片存在种族偏见,还建议每个人一天吃一块石头、用胶水来黏合披萨上的芝士,挨了不少批评。
虽然谷歌已经在昨天发布了加强版的 Gemini,还推出了对标 GPT-4o 的语音助手 Gemini Live,但在演示环节,Gemini Live 还是小小“翻车”了一下,前两次试用拍照识图功能都失败了,直到第三次换手机才成功。
在昨天的 Made by Google 活动上,Gemini Live 在演示环节“翻车”。
这已不是谷歌第一次在大模型演示环节掉链子了,2023 年 12 月 Gemini 首次登场时,展示 Gemini 原生多模态能力的演示视频经过剪辑。在下面这段视频中,Gemini 似乎可以实时根据手势判断出这是在玩“石头、剪刀、布”,然而这段视频仅展示了结果,剪辑掉了引导 Gemini 判断的过程。
工作人员首先给 Gemini 陆续展示三张单个手势的图片,问它分别看到了什么,再把三张手势图片一起发给 Gemini,问它这是在干什么,并提示是一个“游戏”。通过以上一步步的提示和引导,Gemini 最终给出了答案:你在玩“石头、剪刀、布”。
在被质疑后,谷歌承认了 demo 造假。
最近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着实让谷歌的这几位创始人着急。去年有消息称,隐退多年的谢尔盖・布林已经回到一线开始亲手写代码。施密特在斯坦福大学的呼吁,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谷歌正在从内到外,逐渐寻求掌握主动权。
已经火热的大模型竞争,还会更激烈吗?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一个毕业于北京名校的女孩,饿死在我出租的 |
2 | 中国首个女奥运冠军 退役后当处长 定居美国 |
3 | “狼子野心”曝光 北京慌了 |
4 | 头皮发麻!阿里巴巴崩了 最恐怖是这点 |
5 | 中共总理李强开会 有个人尴尬台下坐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
热门专题 |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