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信息时代 > 正文  

前谷歌工程师:为了六位数工资,我真的做不到…

www.creaders.net | 2022-11-09 13:13:36  艾米·内特菲尔德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每次看到“躺平”(quiet quitting)这种词汇,我都会心跳加速。Z世代在TikTok上让这个词流行起来。它鼓励员工做最低限度的工作。它令我变得像少年时一样恐慌。那时候,哪怕偷懒一分钟,都可能毁掉我的未来。

  高中时,我生活在寄养家庭,有时候无家可归。我渴望能到常春藤名校就读,能有一份可靠的工作,让我可以过上稳定的生活。早在少年时期,我就很清楚,进入一所更顶级的高校就读,毕业后我就更容易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努力进入顶级高校就能很快过上有保障的安稳生活,否则就要像千禧一代的同龄人所苦恼的那样背负沉重的债务。人们在谈论工作狂猝死的新闻时,很少有人会提到赢者通吃的大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人根本不敢有敷衍了事的想法。

  我在少年时期就是奋斗文化的典范,不是因为我想要这样做,而是我不得不这样做。我出生在一个混乱的工薪家庭。父母的精神健康问题,意味着我无法享受到稳定的家庭生活。在高中时,我只能到处借宿,有时候睡在车里,或者住在避难所。读大学似乎成为我摆脱这种困境的唯一途径,但只有少数几所精英高校向低收入学生提供全额助学金。如果去稍差一些的大学就读,我必须背负沉重的学生贷款,而这些贷款将成为我的负担,让我很难过上渴望的生活。压力始终困扰着我。我出现失眠,对考试成绩和分数感到恐惧。我大量服用治疗注意力缺失的药物阿德拉(Adderall),我用自残的方式保持头脑清醒,从而更努力地学习。

  我从未考虑过这些做法是否健康。但我并非凭空做出了这些选择。我基于可以得到的激励进行过计算。在收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我感觉一切都值得了:哈佛大学(Harvard)为我提供了全额奖学金,包括每个学期一张用于支付差旅和书本费的支票。其他常春藤盟校和文科学院要求我每年支付约13,000美元。如果我选择就读一家较为普通的高校,毕业后我将背负超过20万美元学生贷款。

  我很幸运能获得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但我从身边人身上看到了各种令人失望的经历和错过机会的成本。我的母亲在大衰退期间失业,她曾申请过一份政府工作,希望重新开启自己的事业。但她未能通过打字测试,因此没有获得那份工作。最终她做了三份零工,只够维持日常开支,而且没有医疗保险。

  读大学之后,我见到许多留学生担心毕业后无法找到一份能够提供签证担保的工作,可能被迫离开美国。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而且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你几乎不可能预测自己能否成功,等到知道结果的时候却为时已晚。我认为,唯一的解决方案是时时刻刻全力以赴。奋斗文化不仅根植于我的思想,也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身体里,刻在了我的神经系统当中。

  我有时候确实会松懈。在大四之前的暑假,我获得了在谷歌(Google)的软件工程师实习机会。当时,我觉得事情已经万无一失,于是每天晚上下班后,我会去健身,进行社交,而不是为面试进行学习。到了秋季,谷歌确实给我提供了一份全职工作,但我没有收到其他任何工作邀请。这意味着我没有任何可以谈判的筹码。谷歌为我提供的年薪是13万美元,这是一笔很高的报酬,是我年少时单亲妈妈的工资的四倍以上,但我的同学都得到了比我更高的薪酬。在众所周知对女性并不友好的行业,我不愿意刚入行时的薪酬更低。我在12个周的时间里,每天与室友外出就餐,而不是学习《程序员面试金典》(Cracking the Coding Interview),这是否就是我与同学的工资相差六位数的原因呢?

  我安慰自己,能在谷歌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很幸运,我不应该有更高的奢望。在谷歌要求我做出决定的前一晚,另外一家公司的招聘人员打来电话,说他们弄丢了我的简历。于是第二天,我飞往加州,轻松得到了一份薪酬更高的工作。到周末,谷歌将我的薪酬提高到每年20万美元。一次面试让我每年的收入增加了7万美元,在获得股票之后更是增加到10万美元。

  这让我感到震惊,不是出于狂喜,而是受到了冲击。这个巨大的差额证实了我一直以来所坚信的一种偏执的想法,那就是一个错误可能对我的未来产生严重影响。与许多人一样,我的工资不止是供我自己消费:我希望能在经济上帮助母亲,我也愿意在需要的时候承担侄子侄女们的学费。我从哈佛大学毕业时没有任何学生贷款,而且一毕业就找到了一份薪酬达到六位数的工作,因此我从毕业就可以开始攒钱,过上稳定的生活,甚至可以考虑停止奋斗。

  但我还是注意到,有关“默默放弃进取”的对话中有太多关于种族和阶级的假设。一名白人律师当然可以每周工作四天,他的薪酬不会因此减少,一名中高阶层的创意人员也可以只专注于他喜欢的项目。但这些假设却忽视了我们的社会并不平等这个事实。收银员、仓库员工和家庭健康助手等长时间工作只能获得微薄的报酬,而且工作安全没有太大保障。大多数人努力奋斗并不是为了自我实现,而只是为了生存。

  关键是,我们需要承认劳动力对社会的影响。但将奋斗文化视为个人的问题,却忽视了它的“文化”属性:这种行为源自少部分赢家获得超额回报的体制。我们当然可以后退一步问问自己,获得的效益和付出的成本是否等值,但默默放弃进取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答案。它无非是面对社会问题的一种个人解决方案,并不是为了服务所有人,但后果却可能由最弱势的劳动者来承担。

  本文作者艾米·内特菲尔德曾任谷歌和Facebook工程师,是回忆录《Acceptance》一书的作者。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人民币突然跳水 发生了什么
2 不可思议 “习近平”消失!
3 黑天鹅突袭 北京守不住了
4 暴跌第一城,从4.5万每平跌到1.3万每平
5 已确认离世,年仅29岁……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