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量子计算硬件团队前负责人约翰·马提尼斯(John
Martinis)本月初从谷歌辞职。
2019年10月下旬,谷歌宣布其位于加州圣巴巴拉的量子计算硬件实验室实现量子霸权。但就在团队完成首次量子霸权实验后不久,马提尼斯就从硬件实验室负责人的位子上调任顾问。马提尼斯表示,这一职务调整使得他与谷歌量子项目长期领导者哈特穆特纳文(Hartmut
Neven)出现分歧。
谷歌宣布实现量子霸权后,公司首席执行官桑德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将这一最新成果比作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皮查伊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说,实现量子霸权这一里程碑事件证实了他的信念,即量子计算机有朝一日可能会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他还提到了于2014年成立谷歌量子计算团队的马提尼斯。
马提尼斯从谷歌辞职后补充道:“由于我的职业目标是打造出一台量子计算机,我认为我的辞职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谷歌发言人没有对这一说法提出异议。他表示,公司对马提尼斯的贡献表示感谢,并表示纳文将继续负责公司的量子项目。母公司Alphabet在实验室X
Labs的研究部门还设有一个规模较小的量子计算研究小组。马提尼斯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担任教授,在谷歌任职期间也一直如此。他表示,自己将继续从事量子计算方面的工作。
谷歌量子计算项目是纳文在2006年创立的。他是谷歌图像搜索技术的先驱,最初专注于量子计算软件。最初谷歌的量子计算团队规模较小,主要利用加拿大初创公司D-Wave
Systems开发的量子硬件,并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进行合作。
2014年,马提尼斯带领所在大学研究小组的几名成员加入谷歌在圣巴巴拉建立的量子硬件实验室,该项目规模更大,野心更大。过去20年中,马提尼斯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附近的实验室完成了量子计算领域一些最杰出的工作,帮助证明利用超导电路构建量子比特的潜力。
量子比特与传统计算机的比特类似,但除了表示1和0之外,它们还可以利用量子力学效应来获得第三种状态,即所谓的叠加态,类似于1和0这两种状态的组合。量子比特的叠加态可以解决诸如原子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等非常复杂的问题,比传统的计算机硬件更为有效。
但量子计算机的效果取决于量子计算处理器中量子比特的数量和可靠性。迄今为止,最好的演示只利用了几十个量子比特,与专家们认为在化学或其他领域需要成百上千个高质量量子比特的情况相距甚远。谷歌量子霸权实验使用了53个量子位比特,用几分钟时间解决出一个精心挑选的数学问题,而公司称超级计算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1万年的时间。但这并没有实际的应用。
马提尼斯离开谷歌之时,该公司及其从事量子计算的竞争对手都面临着有关这项技术发展道路的关键问题。亚马逊、IBM和微软以及谷歌都向戴姆勒和摩根大通等公司提供了自家的原型技术,以便进行试验。但这些处理器的规模还不够大,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不清楚扩展的速度有多快。
去年秋天,当被问及所负责的量子计算硬件团队是否能看到让这项技术实现的途径时,马提尼斯很乐观。“我觉得我们知道如何把量子比特放大到数百甚至数千,”他当时说。但现在,谷歌必须在没有马提尼斯的情况下完成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