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信息时代 > 正文  

黑洞这一幕 颠覆现有认知

www.creaders.net | 2025-10-27 15:42:26  大纪元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期,天文学家首次观测了黑洞在远离星系中心的位置撕裂恒星,并产生有史以来最明亮的无线电讯号。该发现不仅颠覆现有认知,表明超大质量黑洞可以在星系外围存在并保持活跃,更重塑人们对黑洞位置分布及其演化方式的理解。

  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与欧洲等机构的科学家合作组成的团队,首次观测到星系中心区域之外的黑洞撕裂恒星。这项研究结果于10月13日发表在《天文物理学杂志快报》期刊上。

  该研究团队透过世界上几台顶级电波望远镜,在一个远离星系核心约2,600光年的区域,探测到与黑洞撕裂并吞噬恒星相关的明亮无线电信号。

  这项观测结果颠覆了传统天文学认识,传统天文学认为超大质量黑洞,主要存在于星系的中心位置。该项新发现有力地证明了,超大质量黑洞可能存在于令人惊讶且以前被忽视的位置,并为未来探索“流浪黑洞”或“反冲黑洞”提供了新的关键线索。

  “流浪黑洞”(Runaway Black Hole),是指不位于任何星系内、独自在宇宙空间漂流的独立黑洞。“反冲黑洞”(Recoiling Black Hole),是指两个不同量级的黑洞在合并或吸收过程中,由于强烈不对称引力波辐射,使其中一方以极高速度位移,并远离原先位置。

  研究团队将黑洞吞噬恒星产生的明亮无线电信号事件,称为“潮汐破坏事件”(TDE),并将此次事件命名为“AT 2024tvd”。科学家解释,当一颗恒星过于靠近一个巨大的黑洞,并被其巨大的引力拉开时,就会发生潮汐破坏事件。

  他们观测到的数据显示,“AT 2024tvd”出现两次不同“电波耀斑”(Radio Flare)的演化速度,比以往观测到的任何潮汐破坏事件都要快。第一次电波耀斑讯号是88天到131天之间,先是快速增强再快速衰减;第二次电波耀斑则在194天左右出现,增强速度更是达到历史新高,随后也出现快速衰减。

  “电波耀斑”是指活动的恒星或星系核,在电波波段的亮度短暂突发增加,通常持续时间只有数秒到数小时不等。这种现象通常与剧烈的物理过程有关,例如恒星自身活动、活动星系核(超大质量黑洞附近的恒星吸积盘或喷流),或受到其它天体(脉冲星、X射线双星)影响。

  研究人员根据该数据推测,恒星被黑洞撕裂后,黑洞附近并未立即释放大量的物质,而是在延迟数月后才喷发,显示恒星毁灭之后存在延迟且复杂的过程。

  他们用模型分析表明,可能至少发生了两次独立的喷射事件,且之间间隔数个月。这清楚地表明,黑洞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沉寂,但之后又“重新苏醒”与开始活跃。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不同寻常的发现揭示了超大质量黑洞,可以在远离星系中心的地方存在并保持活跃。这些延迟爆发的强烈电波,也为理解黑洞如何长时间释放物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未来将继续监测“AT 2024tvd”的电波发射,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解开黑洞的未解之谜。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物理教授阿萨夫‧霍雷什(Assaf Horesh)对该校的新闻室表示,“这是我参与过最令人着迷的发现之一。这项研究由我以前的学生伊泰领导,也是一项科学成就。”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天文系博士伊泰‧斯法拉迪(Itai Sfaradi)则表示,“我们从未见过黑洞撕裂恒星,并远离星系中心,还能发出如此明亮的电波辐射,且演化速度如此之快。这些发现改变了我们对黑洞现有的认识,并有更多的了解。”

黑洞这一幕  颠覆现有认知

 黑洞吸收周围物质示意图。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了黑洞在远离星系中心的位置撕裂恒星,并产生有史以来最明亮的无线电讯号。(HO/AFP)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美伊冲突
11
大S
2
中美冷战
7
以伊战争
12
洛杉矶大火
3
川普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万维专栏
9
AI
14
苗华被抓
5
俄乌战争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