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中国官方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到2049 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 周年之际,中国将成为世界头号科技大国。然后过去几年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发展,却让许多专家对上述目标能否实现,产生了怀疑。
《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称,曾几何时,很多西方人都认为,中国只会剽窃复制其他国家的技术,直到华为、小米震撼智能手机市场,大疆无人机成了行业象征,TikTok对脸书等网络巨头构成严峻挑战时,西方人才意识到,在技术创新领域里,中国正在快速崛起。这篇题为《习近平在危害中国的科技创新力》的评论写道:
"这些产品,为中国在世界各地树立起了新形象:中国是高科技大国,中国是新硅谷,中国是数码化强国,尽管无所不在的监控手段,令人感到不适,但很多人仍是认为,中国就是未来。
最近《中国科学院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则更为引人注目,文章开宗明义地指出:'无论是在供应链,产业链,还是价值链方面,中国的技术水平总体上仍处于中流水平。'"
同中国学者对中国技术现状相对冷静的评估相比,西方专家显然更倾向于高估中国的创新能力。2023年,澳大利亚一家智库就曾宣称:"在全球技术竞争、科研创新以及吸引全球最优秀人才方面,西方民主国家正在败给中国。"但《新苏黎世报》评论作者,显然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
"事实恰恰相反: 外国人几乎不再愿意来中国,许多最优秀的中国人才则正在移民国外。有报道称,运营TikTok的字节跳动集团(Bytedance Group)的高层管理人员居住在新加坡。而移民中介机构 Henley & Partners 认为,2023 年内就有13500 名中国百万富翁离开了中国。
疫情令许多中国人改变了对政府的看法。图为2022年11月北京青年人在抗议官方的“清零政策”。
西方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疫情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中国人对政府的看法又出现了哪些根本性的改变。一家大型高科技公司的员工是这样概括的:疫情期间,党国要求民众下载监控软件,动辄发布为期数周的封控命令,这一切都说明了政府能做出任何事情。很多中国人感到他们完全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操控权,过去几十年'政治与我无关'的幻觉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时至今日,人们仍在用'紧张''焦虑'来形容自己的精神状态,而当前的经济危机对他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即便是在疫情过后,政治乃至意识形态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仍然有增无减。《中国科学院学报》文章对此提出了惊人的直接批评:如果研究人员没有'自由的学术空间',国家的科技能力就会逐渐衰退。
而新冠疫情带给中国的另一个后遗症则是闭关锁国。党正在把国家变成一个黑箱。去年四月开始,中国最大的学术数据库不再接受来自境外的访问。七月开始,借助进一步收紧的反间谍法,几乎任何传送信息的行为都可以被定罪。"
《南德意志报》报道称,面对来自中国的强劲竞争压力,德国本土的太阳能企业已经陷入"要么关门,要么转移至其他国家的危险境地":
"上周,德国最大的太阳能设备生产企业迈尔·伯格(Meyer Burger)就发出警告称,如果联邦政府不能及时提供资助,该企业将面临倒闭。该公司总裁埃尔福特(Gunter Erfurt)对本报表示:'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我们除了关门,没有其他选择。'
德国太阳能行业建议引入抗压机制,以鼓励用户使用欧洲本土的太阳能产品。新安装的太阳能设备中,如果使用了一定比例的本土产品,将可获得额外补贴。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也对这一提议表示支持。周二,哈贝克在柏林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将部分生产领域的专业技术留在德国和欧洲。'去年秋季以来,德国三党执政联盟一直在就建立这种抗压机制展开讨论,但迄今为止,并未达成任何共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最新批示曝光 彭丽媛出面没用 |
2 | 生命倒计时 蔡磊已准备后事 |
3 | 谁动了习近平的奶酪? 姓张的还没这个胆 |
4 | 中国再爆汽车蓄意冲撞人群 死伤群众倒一片 |
5 | 中国豆腐渣工程突倒塌 5死9伤 官方封锁消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