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东京新闻》3月24日报道,一种全新的耳机原理正在受到关注,这就是由奈良县立医科大学校长细井裕司发现的“软骨传导”模式。“软骨传导”原理有望应用于手机等IT设备,也可用于制造戴上便可轻松提高听力的智能眼镜,是一种对老年人来说相当友好的技术。相关的测试工作将在城南信用金库柜台展开,以方便工作人员与听力不佳的老年人沟通。
小小的球状耳机在接触到耳道入口的一刹那就可以听到轻快的音乐,即便是放在耳朵下方或是后方也可以听到。细井解释说:“软骨传导属于一种全新的听觉机制。”
众所周知,人类感知声音的机制可分为“空气传导”和“骨传导”。空气传导是声波传递的最普遍形式,通过空气的震动引起鼓膜震动,经由中耳传至耳蜗,转换成神经电信号,最后传递至大脑。骨传导则是通过对头盖骨施加震动,直接触动耳蜗,传递声波。
软骨传导则是对包裹外耳道的软骨组织施加震动。于是软骨就扮演了扩音器的角色,在外耳道内形成声波,之后的原理就跟空气传导一样,震动鼓膜使得大脑感受到声音。据细井介绍,2004年的时候,他偶然把一个小型的振动装置放在耳道口,随即发现了这一机制。
这一原理虽然在学术界得到了承认,但并没有在普通音响器材中被应用。直到2019年风投企业CCHsound成立,并于2021年研发出了专门供软骨传导使用的小型振动体。这种小型振动体呈球形或圆盘状,直径为1厘米。去年10月,音响器材巨头铁三角使用上述专利的耳机一经发售便受到关注。
佩戴这种耳机时,由于耳朵没有被遮盖,外部声响都能听到,而耳机内的声音几乎不会外传。在骨传导模式下,左右振动体的振动会在头盖骨上发生混合;但在软骨传导模式下,左右两侧耳软骨独立振动,不会让立体声的音效受损。这一技术还可用于手机扬声器和蓝牙眼镜耳机等设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