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信息时代 > 正文  

上辈子造孽,这辈子读研做实验

www.creaders.net | 2022-11-27 19:07:48  Vista看天下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Image

据说考研上岸的人,只有两个时刻会感到快乐:一是被录取,二是能毕业。

剩余时候都在为研究课题熬大夜,为论文能不能发表纠结到头秃。

如今人人都说读研难。而在这个难度鄙视链中,理科生们则是公认的王者。

因为他们不仅要看文献、写论文,还要——做!实!验!

Image

前几天,短视频平台上火了一个名为“实验用菌长不出来”的词条。

我好奇点进去,笑到上气不接下气。但评论区里的理科准硕士们却都哭得很大声。

只见一位女研究生蹲在地上,带着三分无奈、三分克制和七分崩溃,怒捶面前的培养箱。

边捶,边对里面的弯曲芽孢杆菌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

“咱们就你这一个兄弟了!再不长(我剩的菌)就真没了!”

“争口气,菌哥,咱不争馒头争口气!”

Image

                                                                  @拂晓xjh

后来女生回应是因为手里的菌已经快用完了,如果这一批还不生长了,实验就进行不下去。

“随随便便给菌磕个头,没想到磕火了。”

Image

@拂晓xjh

但看到这样精神状况堪忧(bushi)的一幕,所有曾经被实验折磨过的读研人立刻感同身受。

有些研究生表面光鲜亮丽,所有亲戚朋友见到都要夸一句学霸。

“背地里却整天在实验室里崩溃,对着试管和培养箱哭天抢地叫爸爸。”

在实验室翻车面前,什么炸厨房根本不值一提。

毕竟后者只会让你多花一个小时收拾卫生,前者却关系到你能不能顺利拿到硕士文凭。

Image

你以为法学生论文写到一半发现分析的法条作废了,已经是读研圈里顶级的惨绝人寰了?

……培养箱里的食用菌、动植物、试管里的各种溶液结晶产物,会告诉理科研究生们什么叫真正的“竹篮打水一场空”。

各大高校的实验室,仿佛是地球上最最神秘的结界。

在其他地方明明生命力强悍如野草的细菌、真菌,一躺进保温箱就成了需要精心呵护的娇花。

野生菌:“这个环境虽然有点干,但也不是不能凑合活。”

实验室菌:“他今天多看了我一眼,啊我死了。”

Image

之前有网友分享,自家腌制的酸姜表面长了一层“厚厚的不知名白色物质”。

本想问问里面的姜还能不能吃。

没想到招来了无数嫉妒到爆炸的实验人,“看看这纯净度、这菌丝形态,最好的实验材料果然都不会长在实验室里。”

Image

任何人只要在实验室待上几个星期,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笃信就会瞬间烟消云散。

Image

甭管导师给你花了多大的科研饼,基层学术民工还是得从最螺丝钉的活干起。

药学和生物学专业的朋友们,日常最头疼的是培养细菌。

对,就是香皂广告里那个用水洗、用手搓都无法完全清除的顽固玩意。

而在实验室里,你明明调配出了它们最喜欢的环境,并严格把温度和湿度控制在了最适合它们生长繁衍的区间——

可几天过去后,培养基表面却依然光滑得仿佛打了羊胎素。

Image

@我没有ATP

这种情况是如此普遍,以至于理科研究生群体间开始流传一种说法:

给你的细菌/真菌听一些健康向上的音乐,可能有助于它们的生长。(不要信)

但当第N次培养细菌失败的实验人们,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冒险一试,却发现科学最怕的就是过犹不及。

因为这次实验组确实是长菌了,但对照组也长了。

(“你猜我为什么要弄个对照组?”)

Image

基因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知道自己做实验需要跟小白鼠打交道。

但没想到进实验室的第一步不是研究小白鼠,而是养小白鼠。

从小宠物都没养过,如今天天为几只老鼠操心。

今天担心这只生病死了,明天担那只打架太凶把耳朵上的标签咬掉。

要不容易等到它们交配下崽成功,结果一个没看住,小小白鼠被鼠妈妈咬死了好几只。

Image

也有人直到考上农学,才发现未来三年需要挖的地、种的树远远超过本科时期。

也后知后觉地发现不管自己怎么努力,依然是个植物杀手。

一样的种子,全组同学的都长成绿苗了,就他那管长了整管的霉菌。

“导师当时的脸色,比那霉菌还黑。”

不过放眼困难重重的读研日常,实验材料培养不出来可能只是成本最低的翻车。

毕竟还没有投入太多的心血,失败了怒扔垃圾桶也不会太心疼。

Image

@黄静潜

更让人闻者落泪的是精心完成了前面的所有步骤,却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只能从头再来。

想象下你辛辛苦苦做了一个月的项目,却在交稿之前文件崩溃打不开,而又偏偏没有备份——

“上岸成功”的理科研究生,每天都在经历这样不确定性的折磨。

我曾在网上围观过一位农学生在实验室,试图用“摩擦法”把水稻条纹病毒接种到烟草上。

小心地把染病的水稻叶子剪下来,仔细捣碎、混入某几种溶液。最后经过一系列复杂步骤变成小小一瓶白色粉末。

这个提取过程他之前已经重复了好几次,但此前都因为在叶子上涂抹摩擦的力度太轻而没有成功。

Image

@Awesome-X 

而这次的力度倒是够了,第二天去看时——

烟草还没等感染上病毒,就已经率先被他“揉”死了。

Image

不知是不是因为实验室里的生物、试剂和仪器都太过不讲武德。

很多研究生做着做着实验,会产生一个疑问:会不会我们研究的不是科学,而是某种尚未被搞懂的玄学?

不然怎么解释自己跟老师/同学明明实验参数一样、计算公式一样、药物配比和操作时长都一样,但结果却各不相同?

“有理由相信,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已经开始影响宏观世界了。”

正所谓考试不怕学不会,怕的是全班90+,偏偏自己不及格。

差距足以让研究生们在经受肉体折磨之余,再添一份精神焦虑。

医学生跟组内师兄用同样的样本,在琼脂胶上做蛋白分离实验。

结果师兄做出的分层条带清晰而完美,而自己的胶上一片“白茫茫真干净”,仿佛根本没在里面放过样本材料。

跟同组人一起,把精心搭配好的菌落放进摇床;

一番操作后人家顺利得出了阳性结果,自己的盒子里啥都没有。

Image

新手父母怕摇篮,新手研究生怕摇床。

让人难以捉摸的不只是有实验室里的生物,还有无机物。

比如器材和仪器。

你也不知道测试时好到不得了的试管和烧杯,为什么一到正式做实验的时候不是漏液就是漏气。

掉链子的程度,堪比过年被爸妈喊去表演节目的我。

Image

@一个用来投稿的小号

无数研究生都曾经抱怨,自己做实验时经常陷入薛定谔状态:

不把试剂装好、全套条件设置好,永远都不知道它会不会出问题。

等真出问题——也就意味前面复杂的步骤都得重来一遍。

最惨的是每次得出的实验结果还不一样:“如果没做第二次,我觉得第一个结果是对的。但现在两个结果我都不相信了。”

Image

@记得更新吧

或许是科学的力量太过玄妙,很多病急乱投医的研究生开始求助于一些迷信手段。

正所谓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读研三年,明白了牛顿他老人家晚年为什么突然信教。

有人每次把样本放进摇床开始反应之前,都会虔诚地给里面的菌哥菌祖宗们鞠个躬;

Image

@小募的研究生日志

或者在怎么都找不到漏气点的时候,对着仪器恭恭敬敬叫声大爷,跟它说“您别漏气了,孩子毕不了业了”。

但看起来再怎么不着调,大家自己也知道这都是心理安慰。

就算每天从进实验室就开始循环播放《好运来》,但试剂还是得认真调,数据还是得慢慢录。

正如很多实验室翻车视频底下,都有人咬着牙表示:

“如果给我的细胞磕个头就能让它好好长的话,那我能把长城给磕倒。”

Image

@Guozhennn

每个曾为做实验“拼过命”的理科研究生,都有过成堆的血泪史。

不同于读本科时期,实验能不能做成、结论能不能成立,往往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毕业论文和硕士文凭。

但又不像已经在行业里混迹多年的博士师兄、师姐一样,已经习惯了应对科研里经常会发生的意外、失败。

只能一边大崩溃,一边大努力。

Image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小组里的博士催着研究生赶紧看实验结果,“再等等产物就挥发没了。”

反倒是师妹嘻嘻哈哈、不慌不忙,一看就没有受过失败的苦。

几乎每个读过、或正在读理科研究生的朋友,都能想起某个让自己捶胸顿足的时刻。

以为已经牢记所有操作的关键,最后还是会折在莫名其妙的地方。

有时是因为外界因素——

精心培育出的细胞装在液氮瓶里,,因为液氮泄露全化成了水;

野外收集了一个月的菌群,赶上实验室停电,死得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Image

@齁甜博士日常

有时是因为自己的疏忽——

比如处理易挥发的试剂时开窗通风,却忘了北方的气温太低,搅着搅着才发现溶液直接结晶。

为了省时间同时做两个实验,结果晕头转向搞错了试剂。

Image

@我和我的一群猫猫

甚至有时是因为同学太过热心——

“师兄,XX刚刚帮你做抗旱实验的植物浇了水。”“师姐你产物撒桌子上了,准备好萃取抹布吧。”

考了这么多年的试,我们总有种错觉:好像认真听课、努力背题复习,就能解决人生中的大部分困难。

但世界上比背题更难的事物数不胜数,至少做实验就算一个。

仪器上、试剂瓶上的每一个声嘶力竭的标签,都代表着研究生被折磨的心。

Image

@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时是辛辛苦苦盯了7、8个小时的反应,最后样品崩飞了,只能整组人趴在地上狂找。

Image

@生化环材的电气

有时是费半天劲提纯出来的产物,一不小心滴进去了一滴汗,只能从头再来。

每次都会让习惯追逐确定性的年轻人,多窥得一点现实世界的真相,当然也多崩溃一点。

但没关系。

在反复的历练中,曾经有能力把试管架烧成艺术品的菜鸟,最后也会变成熟练的实验大师。

Image

就像在那条液氮漏光的翻车视频下面,不乏过来人给出诚恳的建议:

“下次记得,不要把所有细胞都保存在同一个液氮罐里。”

就算没有也无所谓,至少练出了强大的心理素质。

反正我的一位研究生朋友声称,现在除了实验室爆炸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吓住他。

哪怕第一千次遭遇材料长不出来、操作功亏一篑、数据毫无逻辑的打击,他也能云淡风轻地清洗仪器、从头再来。

“这次又失败了,距离我导师成为院士又远了一步。”

Image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突发:全球最大光刻机巨头爆雷 股价跳水
2 华尔街大鳄警告 它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3 余茂春惊人预告 习近平的噩梦要来了
4 火箭军又将大地震?习四个字批示
5 复旦研究生珠峰地区登山死亡 真相更令人愤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北京扣动扳机 人民币贬值开始了
2 撤出中国,苹果跑的也太快了
3 铁拳再现!中国将禁止公布这些数据
4 不好,爆雷越来越密集了
5 中共情色档案中的薄熙来情妇有名有姓
6 重庆,又一次刷新了底线
7 突发:全球最大光刻机巨头爆雷 股价跳水
8 这一幕,终于在深圳上演了
9 华尔街大鳄警告 它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10 拜登祭出重招 堵上北京这个漏洞
热门专题
1
以哈战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乌克兰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万维专栏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美国大选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习近平一盘神秘大棋成就了大日 文庙
2 周傥:美国迫在眉睫的危险 万维网友来
3 速战速决 伊朗真乃大丈夫也 体育老师
4 康生的儿子死了/漂亮国的象征 体育老师
5 达唐:故宫博物院遭公开举报 万维网友来
6 谁是中国人? 谢盛友文集
7 现代战争目的:摧毁战争意志 施化
8 日本电影《追捕》中的杜丘和真 弓长贝占郎
9 辛峰:特鲁多为什么不信加拿大 万维网友来
10 前瞻:习马再相会 花蜜蜂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川普就是美国的毛泽东 右撇子
2 前瞻:习马再相会 花蜜蜂
3 警惕有人把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关 karkar
4 美国为何选择这个时候公布中共 山蛟龙
5 周傥:美国迫在眉睫的危险 万维网友来
6 习近平一盘神秘大棋成就了大日 文庙
7 现代战争目的:摧毁战争意志 施化
8 抖音在大选年被禁的可能性不大 随意生活
9 去......化 山蛟龙
10 康生的儿子死了/漂亮国的象征 体育老师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