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信息时代 > 正文  

2021,会成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硬科技”元年吗?

www.creaders.net | 2022-01-02 23:38:48  星海情报局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即将结束的2021年,对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反垄断执法、强化游戏监管、“双减”靴子落地……政策面正在重构,野蛮生长成为历史,行业来到了发展的新阶段。

  互联网公司增长长期仰赖的“人口红利”,已经基本见顶。随着互联网渗透率的提升,所有公司都面临着用户和流量增速的放缓。 

  告别了昔日的超高速增长,人们发现,大公司真实的增长逻辑正在悄然改变——过去的效益主要来自规模,而现在的增长更多依靠技术。

  谁能够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谁就能拿到通往下一个时代新增长的船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各大厂商都在发力的云计算。 

一 云计算突围2021 

  不久前,2021年12月,权威信息技术研究机构Gartner公布了年度产品报告。作为全球历史最悠久的信息咨询机构,Gartner因其魔力四象限为业内熟知,这次研究则采用标准更高的邀约制,只有超大规模服务厂商能参与。

  最终来自中国的阿里云在IaaS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四个核心类目都拿了全球最高评分,虽然总分排名名列第三,但是四个分项冠军颇具含金量。而在Gartner本月公布的2021年度全球云数据库魔力象限评估中,阿里云同样连续第二年入选领导者(LEADERS)象限,数据库综合实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阿里云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进入“领导者”象限的中国企业。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云计算领域,已经打破了了多年来亚马逊、微软、甲骨文等美国企业霸榜的格局,进入全球技术的第一方阵。

2021,会成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硬科技”元年吗?

  而云计算突围背后,正是2021年互联网增长逻辑的悄然回归,短期流量带动增长的效益开始递减,长期技术投入的价值开始显现。

  很多人还记得,2009年5月22日,一个名叫“中国云计算大会”的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虽然无论从论坛的名字还是从举办的地点来看,这场论坛的“中国”烙印都很深,但如果看一看参会的企业嘉宾,会发现几乎都是微软、IBM、Salesforce、EMC、英特尔这些海外企业。

  互为映照的是,那也是当初中国上至各大国企,下至BAT这类大型互联网企业IT基础设施的现状:明明是中国的企业,但数据的存储、处理全在用IOE(IBM,甲骨文,EMC的合称)。

  那个时候或许没人能想到,短短十余年后,全球云计算排名前十已有三家来自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开源平台openstack核心代码贡献TOP10,也有3家中国企业上榜。中国已经在全球算力排行榜上和美国成为唯二的巨头,成为全球云计算增长最快的市场。

  十二年之间,沸反盈天的消费互联网之外,另有一场关于数字基础设施的沉默较量在水面之下暗潮涌动。亚马逊用AWS横扫全球,微软Azure则几乎靠一己之力将微软送回万亿美元市值的行列;然而,在中国,也已经产生了这一赛道上的强劲选手。

  目前全球市值前十公司里除了沙特阿美和伯克希尔,另外八家都是科技公司,除了做硬件出身的苹果和特斯拉,以及目前备受争议的Facebook,其余所有人都有云业务,其中亚马逊和微软的云计算业务占比已经开始压过自身的传统业务。

2021,会成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硬科技”元年吗?

Synergy Research Group报告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同比暴增37%

  互联网波澜壮阔的二十年走完,所有彼此熟悉或并不熟悉的大型科技公司,不管是做通讯的,做电商的,做操作系统的,还是做搜索引擎,又或者做游戏和社交网络的,最后都开始走向云计算战场,这绝对不是偶然。

二 互联网竞争从流量到算力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的电子计算机叫做ENIAC,它的诞生宣告了人类打开了计算机时代的大门,但那个时代的计算机体型极其巨大,成本昂贵,且最重要的是:只有这么一台,它只能在同一时间,被一个人占用。哪怕这个人只是算一个1+1,剩下的大量闲置资源也不能同时分享给别人。这对时间和资源的利用率来说,都是巨大的浪费。

  于是,人类第一次将目光放在了“计算资源的共享”之上。

2021,会成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硬科技”元年吗?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切故事的开端。是人类对资源使用和时间利用效率提升的不懈追求,催化了互联网产业的诞生。

  在整个大型机的时代,由于计算资源过于集中,人们都在探索如何利用同一台计算机上闲置的算力资源;到了PC时代,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越来越分散,人们又开始试图让分散的计算资源联合起来,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云计算则综合了上述两者:它先通过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把物理层面的服务器联合成一个虚拟的大型超级计算机;然后在这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上,以调度软件的方式对所有的计算资源进行自由灵活的按需分发,这就是传说中的“云”。

2021,会成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硬科技”元年吗?

  这就是为什么作为中国互联网标志性节点的双11购物节,各大电商平台间的火药味淡了很多,阿里不仅淡化了数据发布,甚至主动取消了实时GMV数字大屏,取而代之的是悄悄公布了另一个数据:今年双11大促峰值的计算成本相较去年下降了50%。

  在此之前,他们隆重发布了首款自研服务器芯片倚天710,不仅性能超过业界标杆大约20%,能效比也大幅提升了50%。相比销售数字的增长,你能明显感受到阿里关注的重心开始偏向于背后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带来的质量和效率提升。

  作为中国头部的科技企业,阿里关注重心的转变,和对于未来发展路线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中国互联网在2021年的改变,绝不只是因为监管政策的变化,也是产业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大背景下,监管政策的调整,和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都需要向技术和创新要增长,而不再只是粗放的规模扩张。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用户数、用户时长等流量指标是衡量中国互联网企业增长的核心,那么显然在中国网民数早已突破10亿的2021年,用户数增长天花板已经来临,中国科技企业也必须完成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增长转型。

  这当中的关键无疑就是“算力”。互联网时代,一切信息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持,无论你是普通手机用户,还是顶尖制造企业,亦或是科研院所,算力已经成为核心生产要素。

  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波澜壮阔的二十年走完,所有大型科技公司最后都走向了云计算的战场。而有远见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相关领域也早已悄悄布局,历史同样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

三 二十年创新接力 

  1997年,一个叫冯星君的香港人接到上司Larry Ellison的电话,让他替自己取消和中国一位重要领导人的见面,而理由仅仅是:他在长城玩得太开心了,不想现在回去。

  冯星君接到电话差点发疯,最终以辞职为要挟,才打消了Larry Ellison傲慢而又荒诞的念头。

2021,会成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硬科技”元年吗?

  那是中国互联网崛起的前夜,还有不到一年时间,网易,搜狐,腾讯,新浪四大门户网站就会相继成立。而另一个今天看上去刚刚站到风口的新兴概念,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则正在酝酿中华大地上的第一次爆发。

  随着IT技术开始在这片大陆上成熟并流行起来,大量银行、医院、学校,以及企业,都希望将自己原来冗杂、繁复,需要人工处理的数据和海量的纸质材料电子化,把资料库房转换成机房,把数据和资料向服务器上转移。

  这是中国企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数字化转型。但在那个年代,中国在计算机科技领域仍然是个标准的“三无”国家:

  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没有自己的芯片,也同样没有自己的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从硬件到软件都没有。

  无论是政企还是各类大型金融机构,乃至当时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的中国各大IT业巨头自己,在数据存储和处理方面,都严重依赖着三家美国公司,也就是著名的IOE架构:IBM的小型机(服务器),Oracle的数据库、EMC的存储设备。

  Oracle的中文名就是“甲骨文”,那个因为逛长城逛高兴了就想放中国重要领导人鸽子的Larry Ellison,就是甲骨文的老板。

2021,会成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硬科技”元年吗?

  在此后十几年间,IOE垄断了中国几乎所有政企、大型金融机构以及IT业龙头们的相关业务。而与垄断地位相应的,当然是巨大的经济利益:

  当时一台IBM小型机的台面价在300万-500万人民币,每两台小型机就要配一台300万元的EMC存储设备,包括甲骨文在内的各大商业数据库软件费用基本都在几千万人民币的级别,这还不包括每年高昂的运维费用。

  这也就意味着,那一轮的数字化转型,事实上只有大型企业或机构在搞。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能力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但即便是对于大型机构来说,这也不是一个令人轻松的数字。

  王坚就曾经给阿里算过一笔账,以小型机几十万到百万人民币不等的批发价,加上商业数据库千万级别的投入和高昂运维费用,早晚有一天阿里要买这些买到自己破产。这个推论也成为了后来阿里决意自研云计算的一个契机。

2021,会成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硬科技”元年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IT基础设施堪称高昂的成本,成为了那个年代互联网创业者最大的拦路虎。这个壁垒直到2014年,云服务开始在中国大规模落地才被打破。

  根据《2015云上创业就业趋势研究报告》,企业应用从传统IT架构迁移到公有云服务平均可以节省大约70%的IT成本,阿里云的官方数据显示用户中有大约80多万个创业型企业,其中85%都是首次创业。

  2014年到2015年,也的确涌现出了一大批小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其中也跑出了一些明星项目。比如那一年一度爆红的捏脸拍照App脸萌,在下载量突破3000万的时候,每个月投入IT运营维护的费用只需要73元。

  而那两年最热的是O2O本地生活领域的创业公司,你能想到的几乎所有共享单车类企业,外卖类企业,以及各类做智能硬件比如智能音箱的企业,基本都建立在云服务的基础之上。

  可以说,2014年到2015年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创业潮,就是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在背后催化和支撑的。如果没有这个云计算将IT成本降到了一个低到惊人的水平,你很难想象会有一两个大学生说做出一个App上线跑业务,就能上线跑业务了。

  那时候阿里云还推出过一个叫“云翼计划”的服务包,面向所有高校在读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提供包括1G内存、15G带宽流量包、40G系统盘等在内的云计算服务,价格是9.9元/月。

  局长一个学计算机的朋友回忆,因为便宜,那时候阿里云在校园里一度“爆火”,毕竟谁不想租个云服务,建个自己的主页或者博客呢? 

四 拓荒者

  2008年,距离亚马逊试水AWS两年之后,王坚加入阿里巴巴,将一个当时还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云计算系统,命名为“飞天”。

  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项目定下来的时候是10月,已经错过了那一年的招聘季,于是他们组织人手,马不停蹄地跑到全国主要的几大城市十几个学校搜刮“漏网之鱼”,每到一个学校只呆三天,第一天做宣讲,然后马上笔试;第二天统一面试;第三天就发Offer。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凑出了三十位工程师,阿里云也终于在2009年正式成立。

2021,会成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硬科技”元年吗?

  它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应该如何选择技术路线:“飞天”下设两个技术路线,一个用的是外国开源技术Hadoop,被称为云梯1,另一个则是纯粹自研的云梯2。

  我们上面解释过,云计算首先要用系统把一系列服务器整合起来,一般认为能够独立调动5000台服务器是一个槛儿,达不到就不能算真正的云计算系统,达到了就是从0到1的突破。于是内部这个槛儿就被命名为了5K。

  云梯1和云梯2起初一直在并行,但苦苦熬了两年,两边却都没能突破5K这个指标,阿里云整个部门都在集团里一年接一年地拿最低分。王坚在内网甚至有了公开的外号:骗子。团队的辞职信和转岗申请一封又一封飘过来,王坚也就是在那一年的年会,攥着话筒,泣不成声。

2021,会成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硬科技”元年吗?

图片来自阿里云纪录片

  许多年后,王坚成为中科院院士的那个夏天,这个瞬间成为了阿里云故事里最广为人知的那个细节。

  拓荒者是最难的,在阿里决意在云计算上大幅投入的时候,甲骨文不可一世的创始人Larry Ellison在硅谷的论坛上嘲笑“云计算”是“愚蠢的概念”,让科技圈变得比时尚圈还喜欢炒作。而李彦宏评价云计算只是“旧瓶装新酒”,马化腾说“这是猴年马月才有的事情”。

  而到了2012年底,为了集中力量攻坚,阿里放弃了已经突破了4000台集群调度的云梯1,将全部力量孤注一掷地投向了当时还在1500台集群徘徊的自研云梯2。半年后的2013年6月,云梯2终于冲击5K成功,这已经是项目的第三年。

  一个月前的5月17日,阿里就下线了最后一台IBM小型机;一个月后的7月10日,阿里又下线了Oracle数据库,甲骨文从此永远地失去了它在亚洲最大的客户。

2021,会成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硬科技”元年吗?

  阿里云第一技术负责人林晨曦去忽悠淘宝采用阿里云架构的时候,整个项目才刚写了几行代码;淘宝技术保障数据库管理员的负责人后羿硬着头皮,在内部会议上宣布淘宝要放弃 Oracle,转投自研数据库架构,被八十多个Oracle工程师堵在会议室要说法:

  学了、用了、写了这么多年的Oracle,你说放弃就放弃,这是在砸人的饭碗!

  可后来也是这群工程师,在了解了基础系统自主研发的重要性之后,为了彻底去“IOE”,含着泪亲手拆毁了自己建立的系统,学习新的技术,对接阿里自研的“飞天”。

  这个过程里王坚的邮箱曾经塞满了辞职信和转岗申请,阿里云成立六周年的时候,从第一年走来的员工只剩下了5个,但5K成功的时候,他们把所有参与者的名字都刻在了纪念雕像上。

2021,会成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硬科技”元年吗?

  至此,阿里云终于成为了中国第一家拥有完整云计算能力的企业。

五 水面下的技术力 

  2012年,华为、中兴的产品在美国众议院发布的报告里被指“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奥巴马随后签署开支法案,禁止联邦政府机构采购任何带有中国背景的信息技术产品。

  而大洋彼岸的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几乎完全建立在了思科、微软、IBM、高通、甲骨文、英特尔、谷歌、苹果八家美国企业的服务之上。后来这八家企业得了个诨号:美国八大金刚。

  但随着中国云计算技术的崛起,IBM、甲骨文的份额开始急剧下降。傲慢的传统企业,几乎被新技术打得找不着北。

  云计算相比物理机时代的优越性开始体现出来,到了8年后的今天,大量表面上和云计算没有关系的东西,水面之下都是在由云计算支撑的。

  比如地震预报,目前中国有2000多个地震台,每时每刻都在收集地壳运动的数据,这个数据量每年大概有30TB,经过这么多年的收集,总数据量已经达到了PB级别,如果用高性能的服务器单机计算,大概要算72-90个月,地震台网引入阿里云之后的计算速度是48个小时。

2021,会成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硬科技”元年吗?

右图上每两个地震台之间的灰色连线,都是需要计算的数据(图片来自中国地震局王伟涛博士)

  你手机上的APP,有一个算一个,几乎全部都是跑在云上的,腾讯已经开始在一些游戏中加入云计算元素,以减轻终端设备的计算压力,降低对手机或电脑的硬件性能要求。

  南方电网也上线了国内电力行业首个云超算平台,来通过精细化的数值预报台风。今年第7号台风“查帕卡”中,南方电网的应急指挥工作,就是这个系统支撑起来的。该模式平稳运行,有效支撑了南方电网在台风天的应急指挥工作。

2021,会成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硬科技”元年吗?

南方电网调度大厅,图片来自央视《数字样板间》截图

  埋在水面之下的云计算,早就已经悄无声息地成为了中国人科研、生活、产业升级中必不可少的那个基础。它或许润物无声,但却像氧气一样,是中国数字基础设施最核心的部分之一。

  1961年,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在麻省理工学院一百周年的纪念庆典上说:“如果我设想的那种计算机能够成真,那么计算或许某天会像电话一样被组织成公共服务…… Utility Computing(公共计算服务)将是一种全新的重要工业的基础。”

  在他的构想里,计算资源应该如同电力一样,可以由供电公司提供,而不是谁要用电,还得先在家门口建一个发电厂。

  当云计算在波澜壮阔的互联网历史中横空出世,他的构想就正在一步步成真。

结语 

  2013年,已经横扫世界的亚马逊宣布AWS落地中国。那时候没有人觉得它是来打中国云计算厂商的,所有人都以为AWS的对手和在其他地方一样,是微软。

  那一年苦苦研发了4年的阿里云刚刚完成了飞天5K,挣脱了IOE的枷锁

  出行领域的补贴战风起云涌,滴滴交易量一周暴涨五十倍,催化了腾讯云的开放;

  华为成为云计算开源项目OpenStack基金会中国首家金牌会员;

  金山云和Ucloud分别获得20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人因为被卡脖子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技术创新的长路,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

  回望2021年的中国互联网,我们告别了狂飙突进,但也日益看清未来的道路。无论是芯片,还是云计算,开拓与攻坚的路途从不平坦,每一个值得喝彩的进步与成果背后,都是中国一代又一代工程师或许已在喧嚣之外绵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付出。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走出中国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从某种程度上说,巨头们的时代使命,也同样是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期待。

  而有一天我们回望2021,会说起那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硬科技”元年。对期待的每一份回应都值得喝彩。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刚到上海,布林肯就干了好几件事 还有自拍
2 重磅制裁!美国拟从全球金融体系中剔除中国
3 北京等地异象迭生 要发生大事前兆
4 习近平加速中国盛极转衰?起码美国不能这么
5 乌军防线被突破 每天损失2个营 “最多撑两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亚洲这场战争不可避免了
2 马斯克突然宣布提前…
3 习近平重庆之行又现蹊跷
4 中国财政部表态 货币策略重大转向
5 赵乐际麻烦大了 被习抓住了这两个把柄
6 普京咋来北京?中共学者甩出了一记耳光
7 北京连丢3大海外订单
8 暗示什么?习近平又出新词 令人忧
9 市委书记没想到 下属区长送的女人让他栽了
10 悲催的中国中产:奋斗半生 二代归零
热门专题
1
以哈战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乌克兰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万维专栏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美国大选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周傥:理性反省和重新认识乌克 万维网友来
2 解密: 千年之计“一盘大棋”崩 文庙
3 乌克兰呀,你太让人失望了! 山蛟龙
4 谁敢买中共国的电动车? 山蛟龙
5 太尴尬了--杭州千人相亲大会竟 弓长贝占郎
6 亚洲的乌克兰其实不是台湾,而 随意生活
7 海一代选民:多少人视民主党为 随意生活
8 以色列狠扇三巴掌 伊朗摸着脸 雷歌747
9 台湾面临的三个选项 suoliweng
10 2023回国(65)机场:托运行李 绿岛阳光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亚洲的乌克兰其实不是台湾,而 随意生活
2 一只小鸟的咏叹 木桩
3 台湾面临的三个选项 suoliweng
4 在言论管控大搞一言堂方面,中 爪四哥
5 乌克兰呀,你太让人失望了! 山蛟龙
6 海一代选民:多少人视民主党为 随意生活
7 周傥:理性反省和重新认识乌克 万维网友来
8 解密: 千年之计“一盘大棋”崩 文庙
9 谷歌是不是被中共收买用来欺骗 右撇子
10 普大傻投降吧!滚回老窝去—— 花蜜蜂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