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信息时代 > 正文  

每秒36公里!时隔312年终于发现了声速上限

www.creaders.net | 2020-10-23 23:17:29  科学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期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研究称,声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上限是每秒36公里。

每秒36公里!时隔312年终于发现了声速上限

  人们可能从生活中已经体验到,声波在固体内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或气体内快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匍匐在铁轨上,可以先听到远方火车到来的声音,而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晚到很多。

  这份研究发现,介质材料的原子质量越大,声波传播的速度越小。所以这个研究组推测声波在固态氢内部传播的速度将是最快的,并计算得到这个结果。这个速度是声波在地球上最坚硬的固体——钻石内传播速度的两倍。

  各种波,比如声波、光波,都是能量从一个地点传向另一个地点过程中在空间中的振动形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任何能量波传播的速度极限值和光线的速度一样,大约是每秒30万公里。

  这份由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剑桥大学和波兰高压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for High Pressure Physics)合作完成的研究认为,声波速度的上限取决于两个基础常数:精细结构常数,以及质子与电子的质量比。

  这两个常数在核反应,比如质子衰变、恒星内部核聚变过程、恒星系统内宜居带的探索等诸多自然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项研究发现这两个常数在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它们限制着声波的上限。

  研究人员用大量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证实了他们认为声波的速度随着传播介质内原子质量的增加而下降的猜测。由此推测,声波在固态氢内传播速度应该是最快的。

  要想让氢元素呈现固态,需要在百万倍的大气压下,气态巨星木星内部可能具有那样的环境。在那样的状态下,氢元素变成奇异的金属导体,就像铜一样。科学家认为那样状态的氢元素在室温下就具有超导的特性。

  于是,研究人员使用量子力学进行计算,得到了声波在固态氢内接近理论极限值的传播速度。

  剑桥大学材料科学教授皮卡德(Chris Pickard)说:“固体内的声波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来自地球深处地震的声波可用于研究地震以及地球内部的结构。材料科学家对它们也很感兴趣,因为声波与张力特性、抗压性都相关。”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麻烦了!中国近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陷入困境
2 中国进入寒冬腊月 习近平开启“新毛时代”
3 证据显示:美国人的容忍能力已经达到极限
4 绝迹200多年巨兽再现大西洋 惊呆科学家:太
5 积水潭医院前院长、院士田伟被查,细节戏谑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不管是否入籍都注销户口 法规越来越严
2 传中国工程院院士被抓大小便失禁 被抄家6小
3 习老大突然怂了?香港出了大问题
4 英伟达中国员工自曝收入明细!网:完全不敢
5 习亲自“救火” 罕见一幕曝光
6 美国宣布包机 撤离美国公民
7 这四字突然消失,习总加速师再次调头
8 不再是中国 日本最大外国劳工来源变了
9 国防大学教授:中国已成最不安全的国家
10 麻烦了!中国近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陷入困境
热门专题
1
中共两会
6
台湾大选
11
火箭军悬案
2
中美冷战
7
李克强猝逝
12
台海风云
3
以哈战争
8
中国爆雷
13
战狼外交
4
乌克兰战争
9
李尚福出事
14
普里戈津
5
万维专栏
10
秦刚失踪
15
涿州水灾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莫言现象: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 万维网友来
2 中国梦未来五年,十年和三十年 文庙
3 1364 (图文)红二代披露助毛泽 范学德2
4 辛峰:保守党大幅领先 搭顺风 万维网友来
5 杀一个无辜的人而救更多的人, 平等性
6 何与怀:沉沦神州的血祭者 万维网友来
7 中文的突围,从打字机到人工智 思芦
8 所谓照片的“历史在场”与“有 湮灭之城
9 中国的正驾驶打瞌睡了! 雨村
10 抹杀个体不仅意味着消沉更是灾 施化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中国不适合多党轮流执政 鲁迅九
2 遇到万维又一个奇葩人物 右撇子
3 莫言现象: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 万维网友来
4 俄乌战争:第四辆美式M1坦克被 随意生活
5 人才流失才是中国的命门/勒索7 秋念11
6 俄乌战争:俄罗斯打持久战的四 随意生活
7 风云无定日月有常:中美关系实 阿妞不牛
8 为什么不可能有第二次改革开放 三都瓠瓜
9 好文分享:美国真的没有改变中 艺萌
10 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相比较,到 爪四哥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