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信息时代 > 正文  

新研究:即使戴口罩 相隔1米多 新冠仍然能传播

www.creaders.net | 2020-06-18 15:53:02  前瞻网/北晚新视觉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即使戴着口罩、距离超过4英尺的人也可以传播COVID-19。

这项发表在《流体物理学》(Physics of liquid)上的研究指出,单靠面部覆盖物并不能防止咳嗽时流出的液滴,研究人员称这一发现“令人担忧”。

他们说,这也增加了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措施的重要性。

这些研究人员此前还发现,当不戴口罩的人咳嗽时,唾液滴可以在5秒内传播18英尺(约合5.48米),因此口罩很重要。

然而,专家们在一项利用计算机模型进行的新研究中发现,反复咳嗽可能会降低它们的功效。

“使用口罩并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该研究的合著者、尼科西亚大学教授迪米特里斯·德里卡基斯(Dimitris Drikakis)在一份声明中说。

“因此,社交距离仍然很重要。”

如果一个人咳嗽,“许多飞沫可以穿透口罩,一些唾液飞沫携带疾病的粒子可以传播1.2米(4英尺)以上,”Drikakis补充说。

模拟计算还指出,雾滴的大小可能会因撞击口罩、逃逸和最终进入环境而受到影响。

Drikakis解释说:“在咳嗽周期中,由于与口罩和脸部的多次交互作用,微滴的大小不断变化和波动。”

该研究的合著者塔利布·德博克(Talib Dbouk)博士补充说:“口罩可以减少在反复咳嗽周期中飞沫的积聚。”

“然而,究竟是大液滴还是小液滴更容易传染,目前还不清楚。”

这项研究结果对那些经常无法保持适当社交距离的医护人员有一定的启示。

研究人员建议佩戴“更完整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内置空气过滤器的头盔、面罩、一次性防护服和两套手套。

本月早些时候,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指南,建议世界各国政府鼓励在公共场合广泛使用织物口罩。

起初,世卫组织只建议出现COVID-19症状的人或正在护理新冠患者的人戴口罩。世卫组织的新建议也落后于其他顶级卫生机构,如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

今年4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更新了指导方针,建议所有美国人在公共场合都要戴口罩,“特别是在社区传播严重的地区”。

国家卫健委提醒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肉!那咋洗?答案来了

刚刚,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

其中增加了食品消费者、食品从业人员等人群的防护要求,特别提出食品消费者在处理生的肉、禽、水产品等之后的注意事项。

全文实在太长,和大家密切相关的几点,婶儿给大家总结了一下!



处理生肉、禽、水产品等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

购买、制作过程接触生鲜食材时避免用手直接揉眼鼻。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和存放,尤其在处理生肉、生水产品等食品时应格外小心。

尽量不吃生的水产品等!!!煮熟烧透食物!!!分别包装、分层存放食物。生的肉、水产品等食物在放入冷冻层之前最好先分割成小块、单独包装,包装袋要完整无破损,生、熟食物分层存放。提倡分餐、使用公勺公筷。

关于戴口罩问题。可不佩戴口罩情况:居家、运动、户外、公园、旅游景点,无需戴口罩;超市商场、餐厅、写字楼、会议室、车间、校园内等,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可不戴口罩。

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特殊场所内人员,无需戴口罩,工作人员、外来人员戴口罩。

需戴口罩情况:影剧院、游艺厅和网吧、交通工具等相对密闭空间,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医院就医人员、职业暴露人员,戴口罩;新冠肺炎确诊、密接、疑似和无症状感染者、入境、隔离、发热咳嗽等人员,戴口罩。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一定会有个疑问:

生肉不能用水龙头直接冲,那可咋整?

答案是:用盆儿啊!

最重要的是,

洗完之后一定要好好洗手!

严格生熟分开,

案板刀具什么的一定备两套;

不吃生冷!

延伸阅读三文鱼还能不能吃?为什么又是海鲜市场?专家有话说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突变,两天内新增多例本土确诊病例,因此前北京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相关部门抽检时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这一消息让三文鱼一时间引发各方热议。北京主要商超企业、部分日料店甚至连夜下架全部三文鱼。

那么,三文鱼究竟还能不能吃?食品安全专家、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博士表示,尽管通过生食三文鱼感染新冠的概率极低,但稳妥一点,建议最近暂时先别吃生的三文鱼以及其他进口生鲜。

同时,钟凯建议,重点还是强调个人防护,外出采买戴口罩,处理食物前后要洗手。三文鱼携带病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应该还是被人污染的,传染的途径很可能依然是黏膜接触,比如揉眼睛、抠鼻子之类。

三文鱼怎么会携带病毒?

钟凯表示,三文鱼“携带”冠状病毒和蝙蝠“携带”冠状病毒是两码事。三文鱼的“携带”准确地说是沾染,是被污染。而蝙蝠的“携带”是可以共生的宿主。目前冠状病毒已知的宿主都是哺乳动物,三文鱼体内携带冠状病毒的可能性几乎为0。

三文鱼沾染病毒的可能性很大,但也不是绝对的。目前的消息是案板检出病毒,那还要看这个案板除了三文鱼还有没有切其他东西,要排除其他东西间接污染三文鱼。

三文鱼上的病毒从哪儿来?

假设病毒确实是三文鱼带来的,但具体是污染三文鱼还是污染泡沫箱或者里面的碎冰,现在还难以确认。但可以推测的是,参与捕捞、加工、运输过程的人当中有感染者。

三文鱼上的病毒是怎么感染人的?

如果说是三文鱼传播的,不太可信。冠状病毒在温血动物体外没法复制,要让50多人感染,病毒的量应该不少。所以,一开始可能是三文鱼传染给了人,但后来存在人传人的可能性比较大。

三文鱼传给人的渠道大家很关心,因为这涉及到三文鱼还能不能吃的问题。钟凯认为,最大的可能性是通过粘膜的接触传播,比如摸过污染的冰鲜三文鱼,不洗手就揉眼睛、抠鼻子,或者是通过三文鱼污染摊位及周边环境,进而接触传播。

三文鱼还能不能吃?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新冠直接通过吃喝传播的证据,主要还是接触传播。如果是熟食,当然不会有问题,如果生食风险就大一点点,因为病毒接触粘膜的机会多了一点点。

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的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冰鲜三文鱼是空运过来,且有低温环境保护,因此理论上是有可能存活下来的。

钟凯说,就他个人而言,认为通过生食三文鱼感染新冠的概率极低,但稳妥一点,建议大家最近先别吃生的三文鱼以及其他进口生鲜,等待这两天官方调查的结果明朗后再作决定。煎的时候如果里面半生应该也没事,因为它是表面沾染。

如何自我防护?

生食虹鳟感染寄生虫的风险远大于吃三文鱼感染新冠的风险。建议大家还是吃熟的吧。

对于普通消费者,主要还是强调外出采买戴口罩,回家洗手,制作食物前后也要洗手,尽量不用脏手摸眼睛、鼻子、嘴巴。提高警惕,也不要草木皆兵。

为什么是海鲜市场?

这次溯源虽然怀疑三文鱼,但本质上它只是“背锅”的。华南海鲜、新发地海鲜,这些市场的共同点是阴暗潮湿、有冷藏冷冻等条件,利于病毒存活。最近香港的新发病例也是码头上负责处理进口冷藏食物的工人,因此看样子这个场所必须高度警惕。

另外,批发市场物资集散、人员往来密集,有利于病毒的扩散。它本来就是行动轨迹的密集交汇点,因此追踪感染者行动轨迹的时候就更容易被识别出来。对于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来说,保障民生供应离不开批发市场,但疫情之中如何管理,确实是个难题。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内幕:刘亚洲是这样激怒习近平的
2 习当外商面反驳李强 蔡奇新角色引关注
3 中南海附近挤满救护车 死伤不明
4 惊传北京招商银行倡议书:“北京危急 生死
5 天天一杯牛奶 夫妻俩确诊肝癌 医生告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要出大事?军委副主席捅了马蜂窝
2 这一次,巴菲特又料事如神
3 中国“断崖式降薪”突然冲上热搜
4 中共东部战区一张训练照 泄露惊人信息
5 内幕:刘亚洲是这样激怒习近平的
6 人民币剧烈波动的背后:北京意外变脸
7 大快人心!让无数人倾家荡产的机构终于迎来
8 习当外商面反驳李强 蔡奇新角色引关注
9 中南海附近挤满救护车 死伤不明
10 消息传来 3家中国地产商“爆雷”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以哈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乌克兰战争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万维专栏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给世界“指明”方向后,中国迷 中国社会经
2 1364 (图文)红二代披露助毛泽 范学德2
3 她的天才因美貌而被忽视 湮灭之城
4 读后感:中国没有中世纪 施化
5 辛峰:社区那条红围巾 万维网友来
6 宋国辉:封杀TikTok最严厉的是 万维网友来
7 曾华
8 风云无定日月有常:中美关系实 阿妞不牛
9 春蚕到死丝方尽 - 深切纪念刘 玉质
10 何与怀:沉沦神州的血祭者 万维网友来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读后感:中国没有中世纪 施化
2 分享“左媒”知乎的一个帖子。 高鹏
3 中国还有希望吗? 山蛟龙
4 一图胜过千言万语:川普今天大 爪四哥
5 俄国GDP世界前十:西方专家的 随意生活
6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清单 随意生活
7 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科学 体育老师
8 就第一夫人彭丽媛的风衣侃几句 体育老师
9 穷人,更缺的是自由而不是钱 施化
10 普丁丁似乎有点急了 山蛟龙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