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信息时代 > 正文  

(图)第6次物种大灭绝:人类生存还有多久?

www.creaders.net | 2004-12-22 15:04:01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网记者江皓综合报道:地球上的物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19日,印度尼西亚安塔拉通讯社报道,印尼苏门答腊犀牛因人类的非法盗猎目前正濒临灭绝。苏门答腊犀牛在14年间减少了90%。而世界自然保护同盟11月17日公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表明,现在物种灭绝速度和恐龙大量灭绝时代的速度相近。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9787种现存鸟类和129种已灭绝鸟类作了分析,该分析模型包括鸟类分布、生活史、物种灭绝速度、现有的保护措施以及气候和环境变化等很多因素。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100年内10%的鸟类将消失。




  
  人类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11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年会上宣布,又有5个物种被加入“已经灭绝”名单。在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的列表中,有将近1.6万种动植物面临绝种,其中约3000种动物是“极度濒危”,“可能已灭绝”的有200多个。世界自然保护同盟首席科学家麦克·利利说:“我们每失去一种动植物,就意味着破坏了进化了35亿年的生物链。”
  
  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地球环境科学中心主任勒诺·泰德斯科教授对记者解释说:“自公元1500年以来,大约884种动植物已经绝种。在地球的历史上曾出现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其中包括人们熟悉的恐龙的灭绝。物种多样性的减弱逐渐明显,人类即将面临第六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殉难物种敲响警钟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的官员指出,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单纯自然状态下的速度要快1000倍,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物种多样性评估高级顾问西蒙·斯图尔特说,物种灭绝不是单纯的自然选择,人类活动对多数物种灭绝负有直接或间接的责任,例如损毁动植物生存环境,过度开发物种、引进新物种和导致气候变化。



(南美濒危的山达木)




  
  在灭绝名单中的夏威夷画眉,人类最后一次见到它是15年前。导致夏威夷画眉灭绝的原因是人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破坏了画眉的栖息场所,并引进携带传染病的蚊子;另外非本地物种带来的竞争也是夏威夷画眉绝种的一个原因。有种淡水鱼拉丁文名叫潘顿纳多,潘顿纳多鱼栖息的沼泽地被改建成稻田后,这种鱼便消失了。
  
  英国利兹大学生态学家克利斯·托马斯带领的国际调查小组对1103种动植物的栖息环境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比斯坦福大学的还惊人。他们指出,如果全球变暖持续,到2050年15%到37%的物种有灭绝的危险,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温升高、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在电话采访中托马斯说:“栖息地缩小,物种一定减少。人类的直接活动(农业、建筑业等)破坏生物栖息地,但气候变化的间接作用危害一样大。”



  
  物种灭绝破坏生物链


  
  美国亚利桑那州动物保护协会的嘉伦·尼恩斯特德在采访中对记者说:“动物有权生活在自己的领地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气候的负面影响其实是对其他生物的侵权行为,最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的报告指出,鸟类减少将引起令人担忧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扰乱自然界的降解机制、种子传播和昆虫控制。人类健康也将受影响,因为生态平衡的变化总是导致携带病毒的动物显著增加。报告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印度的秃鹫数量减少了95%,致使野狗和老鼠迅速繁殖,导致印度狂犬病患者大量增加。
  
  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人员格雷琴·戴利举了另一个物种灭绝对人类影响大的例子:“莱姆病有类似流感的症状,可以损害神经中枢。而北美鸽的灭绝是美国莱姆病蔓延的罪魁祸首。”寄生在田鼠身上的壁虱是莱姆病的主要携带者。鸽子和田鼠的主要食物是橡树果,鸽子消失使田鼠食物异常丰富,数量激增,壁虱增加。
  
  另外物种多样性对改善人类生存条件也大有功劳。泰德斯科主任对记者说:“物种多样性还对改良农作物和家畜有重要意义。虽然基因工程有很大发展,但人类的创造力和大自然上亿年的进化成果不可同日而语”。物种的大量灭绝使人类损失了很多好的可以利用的生物基因。
  



   “可持续利用”是出路



  
  斯图尔特顾问总结说:“气候变化和新兴疾病都会导致物种灭绝,这是全球生物圈受威胁的一个警报,这些威胁会影响到人类的发展和生存。”
  
  约翰·杰克逊是保护力量组织的主席,他是野生动物“可持续利用”方案的倡导者。杰克逊说:“我们要积极地设计一个可以持续利用野生动物的系统,提高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促使人类积极保护它们。”






南极冰川崩塌耸人听闻?





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是两级,尽管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有四季之分,但是在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大陆一年到头都被冰雪所覆盖,早已没有了四季的区别。但一项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南极洲附近海水的咸度正在逐渐变低,专家认为,这表明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变快。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严寒、最干燥的地方,同时这里也拥有最壮丽、最极端的自然景观。南极洲的冰盖是地球奇观之一,几千万年前形成的大陆,在南极不仅储存了全球95%以上的永久性冰川、72%以上的淡水资源,而且还像一部无字天书,深藏着许多极其宝贵的自然科学信息。





随着人类对于南极洲探索的不断深入,每年乘坐飞机来到这里的科学家越来越多,各种先进的观测设备也让人们对它的了解更加详细和具体。美国宇航局的冰川学家鲍伯·宾德施得勒就是一位“常客”,他的主要研究工作是通过远程遥感雷达和卫星观测到的数据,来分析南极洲冰川的变化状况。


宾德施得勒说:“现在人们看到的松岛冰川和斯沃茨Thwarts冰川所在的区域,从目前所呈现的特征看起来,极有可能将要发生坍塌,但这种情况目前在南极洲西部还没有发现,其它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发生。因此,南极的情况要比我们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根据冰川学家的推测,在过去两万年的时间里,南极洲的冰川体积已经缩小了三分之二,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了地球自然演变规律的影响,但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研究人员认为,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切地说南极所发生的一切与人类活动完全无关,但是全球变暖造成的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全球变暖正一点点地吞噬着南极洲的冰川大陆,这就如同在冰块前搁上热的东西,它必定慢慢会融化一样。


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休特兰市的“国家冰川中心”,科学家们通过各种仪器设备来监控和研究全球冰川和大块浮冰的活动。但对于美国宇航局冰川学家宾德施得勒来说,他们对比并不完全表示赞同。美国马里兰州国家冰川中心科学家保罗·麦基纳认为,冰川总是在不断地活动,整个南极洲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只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当冰川的质量过大时,它就发生分离现象。


而美国马里兰州国家冰川中心部门主管谢里尔则认为,从观测到的数据和图像中的确看到了冰川在缩减,但这可能只是因为现在的监控手段更加先进了,所以人们现在看到的冰雪覆盖面积和上个世纪70年代时所看到的是无法相比的。






冰川的活动一直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过去50年来,南极洲的地表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5摄氏度,这样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宾德施得勒认为,假如这个比率继续上升的话,那情况将变得非常糟糕,世界上许多港口城市和整个海岸线都将受到影响,并将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事件。


在提出上述严重警告的同时,更多的专家指出,从目前观测得到的数据来看并不足以立刻得出“冰川崩塌、海水迅速上涨”这样耸人听闻的结论,但需要进一步改进远程监控系统,更好地观察冰川的变化。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动手了!习的浙系亲兵查邓家金库
2 货币战争来了 人民币恐暴跌
3 普京瞠目结舌 东方大吃一惊!
4 布林肯离开北京无中国官员送机? 真相来了
5 老照片:陈毅张茜带着4个孩子合影 张茜年轻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中国目前最远的直飞国际航线即将开通
2 中国第一大忽悠,要回国了?
3 动手了!习的浙系亲兵查邓家金库
4 货币战争来了 人民币恐暴跌
5 预警信号!中国或正准备“摊牌”
6 普京瞠目结舌 东方大吃一惊!
7 美国大选 义乌“押注”了:客户订100万他的
8 检查你的钱包,这样的1美元钞票或价值$15万
9 布林肯离开北京无中国官员送机? 真相来了
10 老照片:陈毅张茜带着4个孩子合影 张茜年轻
热门专题
1
以哈战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乌克兰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万维专栏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美国大选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俄乌战争不论输赢 习近平亲俄 胡亥
2 蔡奇执掌中枢 却是一只无牙老 胡亥
3 冥冥善恶终有报——回顾世纪审 流岛
4 犹太人和华裔教育孩子的特点和 汪翔
5 跳楼大赛/邓小平为什么要打倒 体育老师
6 一南京女孩被丈夫推下悬崖令人 漫漫求索
7 一个红二代的人生 望断乡路
8 去云南,请忘记大理和丽江 雪窦
9 误入美帝歧途的海华有救了/人 体育老师
10 转贴:普京明智点,滚出乌克兰 花蜜蜂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误入美帝歧途的海华有救了/人 体育老师
2 学会和过去分手 老冬儿
3 中共国的银行会不会破产? 山蛟龙
4 美援乌的610亿:仅够用8个月 随意生活
5 军工复合体之出处 随意生活
6 转贴:普京明智点,滚出乌克兰 花蜜蜂
7 天下乌鸦一般黑? 南来客
8 跳楼大赛/邓小平为什么要打倒 体育老师
9 中共这次该倒大霉了! 山蛟龙
10 真正的厉害国什么样? 山蛟龙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