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然,我们必须感谢纸质书在过去数百年为全人类做出的贡献。自15世纪德国人古腾堡(Johannes Gutenberg)发明现代印刷术,可以批量生产的纸质书风行欧洲,推动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这场世纪大创业,被记录在《古腾堡革命》一书中。事实上,当时一系列催生现代印刷术的因素都已成熟,回看历史,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均跃跃欲试。出人意料的是,当时的古腾堡急需用钱,被逼无奈快马加鞭科技革新。在一些列的偶然下,才造就了丰功伟业。
自那以后,纸质书就像脱离了母体的??孩子,开始茁壮成长。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土地上,又生根发芽成不同的果实。例如,纸质书在日本孕育出别样的风景。东京大学的西野嘉章教授所著的《装订考》,事无巨细地写了日本近代书籍装帧的前前后后,光是那篇代序《近代制书史略》就令人叹为观止。欧洲书籍和日本书籍不一样,如欧洲书籍喜欢以皮革作封面,但日本书籍则传承中华传统。所以,怎样将中、日、欧三方的精华融合,日本人可谓绞尽脑汁。
纸质书还谱写过无数感人的故事,看过《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读者都懂的。书中的故事发生在二战之后,一位纽约女作家和一间伦敦旧书店的情缘。纸质书的背后,充满了温情脉脉。一本书从伦敦邮寄到纽约,打开信封的那一刻,或许是便捷的电子书永远无法取代的体验。更何况,由于缓慢的书信往来,书店店主与女作家之间建立起的细致入微的友谊,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人难以感受的。
很多文青都无法接受纸质书即将消失的事实,并且为纸质书罗织了各种需要存在的理由。殊不知,如此的纠结,正是纸质书日渐式微的表现。纸质书的时代无论有多美好,都黄鹤一去不复返。有趣的是,最近十几年,我们目睹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电视、电影等等统统改变了形态,却未见人们有如同面对电子书一样的纠结。为什么在iPad上看电视可以接受,在Kindle上看书就不能接受呢?
所以,最后我想怀着愉悦且如释重负的心情说一声:再见,纸质书!
【简】《查令十字街84号》,(美国)海莲·汉芙着,陈建铭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5月
【繁】《下一波数位化浪潮》,(美国)杰森·莫克斯基着,吴慕书译,台北:商周出版,2014年8月
【繁】《古腾堡革命》,(美国)约翰·曼著,乐为良译,台北:商周出版,2004年
【繁】《装订考》,(日本)西野嘉章著,王淑仪译,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3年12月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顶尖专家进女友住所后,精确导弹从天而降 |
2 | 惊天动地大事就要来临 |
3 | 中共实权人物官宣落马 习早已被架空 |
4 | 人民币贬21%,加币贬19%....灾难要来了 |
5 | 习与蔡奇同现异常!很蹊跷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